找到相关内容219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后学对于佛法各宗互不相违的粗浅认识

    钝根凡夫,根器有限,必须依赖思维逻辑下手了解学习佛法义理。因此后世祖师慈悲,根据自己对佛法的证量见地与所得传承立各宗知见,目的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台阶,借助此方便逐渐契人真理的实相。却不是拿这个作为武器,...传承的大圆满见和汉地禅宗证道大德“离四句、绝百非”的见地,其实就不属于是单纯义理上的中观应成或他空见。另外,我们必须认识到,中观应成见不立一法不等同于恶趣空;他空见立胜义缔,也绝不可与常我外道相提并论,...

    成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645548.html
  • 辩才与神通

    大学士,尚赖帐,借神通逃避辩论失败。  世俗人岂有几个是老实谦虚的?  后学赞成宣化上人的说法,当今可用神通弘扬佛法,如果有因果,他老人家愿背。  所以,若是论坛上见地通透的同修,更应该修神通三昧,五...神通弘扬佛法,如果有因果,他老人家愿背。  所以,若是论坛上见地通透的同修,更应该修神通三昧,五眼六通。  记得南怀瑾教授说过,如过悟了,而不能发起五眼六通,那是误了。  金刚经中明说有五眼,而自己并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849516.html
  • 禅与密的内证光明

    需要先培养释尊在二转法轮中阐释般若、诸法无自性的空性见地,因为这是以观察、推理、辨证等方法抉择而来的空性,所以属于心识较粗方面的空性。进入第三转法轮后,通过阐释心识的连续(相续)和禅修的技巧,则为由般若空性进入密乘光明之间搭建了一坐桥梁——从心识的最细精微方面来证悟较完整的空性。   说到这里,就可以顺便说一下密乘实修过程中常提到的证量。众所周知,密乘大厦的架构,除了来源于全部显宗基础的见地之外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4952440.html
  • 禅的“空”与“有”

    ,要把空和有统一起来,《维摩经》说:“以无住本,立一切法”,无住本,是禅首要解决的问题,要明白禅的入手在“无住、无相、无念”,要了悟禅的“本来无一物”,解决见地的问题。与此同时,不要忽略禅的“立一切法...海底行;既要有超越的见地,又要有低细的履践;既要有无边的智慧,又要有无量的细行;既要有智慧资粮的开显,又要有福德资粮的累积……把一切的相对统一起来,把一切的冲突协调起来,把一切的矛盾和谐起来。这样才有...

    净 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5958759.html
  • 修行的真谛——尊贵的法王 顶果钦哲仁波切

   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,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他的每个当下,你做的持咒,观想,念诵,禅修,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,显现高超的行为,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。 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,他的实质就是...的知识,瞭解了高深的见地,但是很不幸,他们就好像是在衣服上的补丁,终究会要脱落。 例如,我们在健康的时候会感到很自在,而且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,这一切以一种良好的自我感来暗示:似乎我们是不凡的圣哲,但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2243076780.html
  • 四部宗义要略(四)

    般若,却又说如来藏,而二者的主旨却无非都说空性?   可以这样理解:般若实为见地,而如来藏则可说为果。见与果不同,因此便分别而说。然而却不可泛泛将如来藏思想即等同般若,因为如来藏思想实可说为深般若...历史。   这法门殊胜之处,在于不高高立一见地,且依此见地而高高修习。他立的见地虽高,虽为究竟,但却仍许依止不究竟的见地来修习,所以宁玛派信徒即使只修声闻乘的止观,上师亦许可,只会提醒其人,于建立“出...

    敦珠法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0962109.html
  • 马祖的“即心即佛”思想

    ,以印众生心地,恐汝颠倒不自信此心之法,各各有之。故《楞伽经》云:佛语心为宗,无门为法门。又云:夫求法者,应无所求。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。  马祖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:修行人都要有个正确的见地。首先在知见...“无门”,也就是说为与此空寂之法性相应,禅者修行的态度也应无执无心,以此无执之心来默契悟达法性的法门,就叫“无门为法门”。“佛语心为宗,无门为法门”是马祖要求求道者在修行时应首先树立的见地,在实际修行...

    邱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1787037.html
  • “如来禅合祖师禅”:晚明禅学中兴的特质

    修、宗与教、见地与行履诸关系问题,特别是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关系问题,从而出现了祖师禅与如来禅的合流趋向。本文指出,祖师禅与如来禅的合流,是晚明禅学中兴的思想特质之一。   关键词:如来禅 祖师禅 ...整理与完善,作为定则轨持而指导学人参禅,以期克服因缺乏明眼禅师而造成的狂禅伪禅之弊。如云栖衤朱宏作《禅关警策》、无异元来作《博山参禅警语》等著述,都是如此。   三、既重见地亦贵行履:祖师禅与如来禅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0962416.html
  • 以佛法研究佛法

    不息的流变,而在不失墨色的特徵以前,永远还是墨水一样。    再说到诸行无常的灭,在空行缘起的见地中,灭不是没有,断灭,是因缘和合中的一种现象,它与生是同样的存在。忽略了灭是缘起法之一,才说「灭...的演化中,对未来始终起着密切的影响。    现代的佛法研究者,每以历史眼光去考证研究。如没有把握正确的无常论,往往会作出极愚拙的结论。有人从考证求真的见地出发,同情佛世的佛教,因而鼓吹锡、暹式的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1739593.html
  • 净慧法师:大乘、小乘、生活禅

    奉献当中来实践,在利生当中来实行,在行菩萨道的同时来实现。它的先后次第是有一些不同。声闻乘或者说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行愿不同。   第二是见地不同。大乘佛教认为烦恼即菩提,生死即...即身即可成佛的思想在中国得到充分的发展。这是见地的问题,有这种见地才有这样的追求。在禅宗里面特别强调见地,强调见地与师齐减师半德,见过于师,方堪传授。见什么呢?就是要当机立断地承认自己是佛,你才能有断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2640428.html